欢迎访问本站!今天是: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师生天地 > 师生风采 > 正文

?深山苦耕第一人

来源:转载 日期:2016-10-10 16:39:10 人气:13

——记通山县大路乡龙岭教学点教师杨敦福

通山,地处鄂东南,这里“七山一水一分田”,是湖北省长江以南唯一的省级贫困县。

全县共有3600多名中小学教师,分布在12个乡镇。这里有教学点,有复式班,有低矮破旧的校舍,有狭小泥泞的操场……而这一切,让生活在大都市的人感到是那样的遥远、陌生。

杨敦福,便是这3600多名教师中的一员,让我们走近他吧。

一、走出深山是他儿时的梦想

1967年9月,杨敦福出生在通山县最贫困、最偏僻的小山村——界水岭。巍巍青山,湍急溪水,羊肠小道,农家茅舍,祖祖辈辈“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过着几乎与世隔绝的生活……这便是杨敦福儿时的全部记忆。

“山那边是什么?住着什么人”?孩童时的杨敦福心里想不明白,他问父亲,父亲摇摇头;问邻居大叔,大叔叹叹气。真的,没有人能告诉他山那边的世界有什么。

命运对他真是不公:双眼先天性高度近视。临近中考时,他的双腿突患急性关节炎。开始时,他忍痛坚持上课,几天后双膝疼痛异常,在上英语课时禁不住失声大哭。英语老师向学校领导汇报了情况,最后不得不送他回家治疗。一年的求医问药毫无作用,最后落得右腿残疾,行走不便。但他身残志坚,次年考取了阳新县中等师范学院,但因身体残疾,体检不过关。杨敦福走出深山的梦想就这样破灭了……

二、初登讲台

1985年3月,杨城小学缺少一名教师,村干部上门动员他去补缺。他喜出望外,欣然应允。就这样,他成了一名民办教师。“我没走出这大山,但我要让更多的山里娃走出去。”就凭这个念头,他28年来一直坚守在大山深处。

为了提高自己的文化水平和业务能力,杨敦福先后参加了通山县中师函授,蒲圻师范进修和咸宁学院大专函授。他还积极参加县教育局组织的各类教师培训。功夫不负有心人,他所教班级在全乡统考中多次名列前茅。

改革开放后,许多民办教师弃教从商。一位在通山县城做水泥生意的朋友多次邀杨老师入伙;“就你这百把几十块钱的工资,还不够我吃一顿饭。你受苦不说,你的老婆孩子也跟着你受苦,你于心何忍?”他说:“困难只是暂时的。随着各级政府对教育的重视,教师的待遇只会越来越高。看到学生茁壮成长,任何困难我都能忍受”。

三、坚守深山

2003年,杨城小学仍然没有校舍,没有食堂,每年只能租借民房。杨老师只能走教,从家到校要走四五里羊肠山道,山高路陡,非常难走。晴天一身汗,雨天一脚泥,遇到下雪路滑,不知摔了多少跤,所带的饭菜也摔丢了,省去中餐是常事。更糟糕的是所租的民房破烂不堪。一到下大雨,瓦屋便到处漏雨滴水。即使天晴,室内也非常潮湿。有人诙谐地说:“杨城小学真是差,雨后天晴苦更加,外面穿布鞋,内面着泥靴”。由于长期受潮湿,他右腿的风湿病日趋严重,有时只能拄杖而行。

2004年秋,通山县教育局拨款对杨城小学进行修建,但只建了教室,没有建教师宿舍、办公室。他和杨立新老师用木板把楼梯间隔起来作为卧室。春天,棉被总是湿润润的;夏天,大雨倾盆,雨从瓦缝里滴落下来,经常淋湿被子。冬天,寒风从瓦缝、墙隙中钻进来,根本就睡不暖。遇到下大雪时,若不及时用塑料布蒙在棉被上,棉被就会盖上一层白雪。

2005年春,咸宁学院信息工程学院与杨城小学建立“手牵手”帮扶关系。当厉书记带着他的爱心团队来校后,他动情地说:“我只知道山区教师很辛苦,但没想到辛苦到这种程度。杨老师,你太了不起了。每年我要带学生来看望你,让他们体验深山教师的生活,让他们把你不畏艰苦、乐于奉献的精神带回去,发扬光大”。

2006年春,咸宁学院信息工程学院联合该校英语学院,捐款一万元,再次来杨城小学帮扶。杨敦福与和杨守礼老师一起牺牲暑假休息时间,筹建办公室和学校围墙。为了节省资金,他和砖匠同吃同住,搬砖头,扛水泥,样样都干,手脚不知磨破了多少皮。晚上上床休息时,全身骨头就像散了架一样。

近几年来,他在杨城和龙岭两个教学点轮回任教。班级多,课程多,教师少,一个人要担任几个年级的复式教学任务,节节课排满,天天没空堂,工作量是完全小学教师的两至三倍。中午,还得给搭中餐的学生烧火做饭,既是教师,又是炊事员,并且还是安全责任人(护送路队)。他的办公室既作卧室又作厨房。中午抽空批改作业,实在累了,就伏在办公桌上休息片刻。白天,教学点热闹非凡。晚上,他一个人孤零零地住在学校。深山的夜晚,寂静异常。除了听到松涛、虫鸣外,偶尔还能听到远处野兽的嚎叫声。

四、让学生沐浴在爱的阳光里

二十八年来,他始终把关爱学生放在首位。上个世纪九十年代,许多孩子因为家庭贫困而交不起杂费。为了不让一个孩子失学,他千方百计为家长排忧解难,或出面担保,或节衣缩食,把自己微薄的工资拿来垫付(每月只有一百多元的工资)。仅2002—2004年,他就为程家敢姐弟垫付1000多元,为程新登的三个孩子垫付900多元。家长杨守忠因手臂截肢失去劳动能力,杨敦福老师主动资助他的两个子女上学,直至小学毕业。

2006年春的一天上午,一年级学生严沾广在教室用小刀切橙子吃,一不小心把左手食指骨头切断,鲜血直流,孩子放声大哭。杨老师闻声起来,一面派人通知其家长,一面背着小孩往县医院走。当时村里的公路尚未修好,没有过往车辆。杨老师背着小孩累得上气不接下气。到了界水岭后,向路边小卖部的王武四夫妇借钱租车去县医院。当孩子的爷爷赶到时,孩子的手术已顺利完成。老人连声道谢,热泪盈眶。但万万没有想到的是,家里的妻子突发急性肠炎。好心的邻居连忙用担架把她抬到界水岭,雇车送到县医院救治。当杨老师带着孩子回校后方知此事。他重返县医院,见到病床上的妻子,不禁泪流满面。此刻,他觉得对家人关心得太少太少,亏欠他们的太多太多。

他把一颗火热的心交给了学生,杨城和龙岭的孩子对杨敦福老师有一种特殊的感情。每当见到他时,已上学的,未上学的,隔着老远就喊:“老师,福老师!”那亲热劲儿真没法形容。

巍巍青山,见证了杨敦福老师对教育事业的忠诚;潺潺溪水,咏唱着杨敦福老师对山里娃的挚爱。晨曦中,夕阳下,杨老师拄着拐杖在那山间小路上一步一步地走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