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本站!今天是: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政务公开 > 规划计划 > 正文

通山教育“十二五”发展规划

来源:局办公室 日期:2014-1-10 15:41:03 人气:329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促进教育公平为重点,以提高教育质量为核心,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深化教育综合改革,突破发展瓶颈,扩大教育开放,努力促进全县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不断推进教育现代化,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多元教育需求,为我县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作出积极的贡献。

二、工作方针

在全县教育改革和发展的过程中,坚持“以人为本、优质均衡、改革创新、服务发展”的工作方针。

三、发展目标

1、全力推进教育均衡发展。通过深化“联校走教”办学模式改革,实施农村教师周转房工程,优化校点布局,使义务教育资源配置更加合理、协调,调动广大教师工作积极性,推进全县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进一步健全现代国民教育体系,高标准、高质量发展学前教育、义务教育和高中教育,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成人教育和民办教育,努力构建学习型社会,不断提高国民素质。关注弱势群体的受教育权利与受教育情况,继续抓好扶贫助学工作,重视特殊教育发展和建设,让每一个学龄儿童依法享有均等的受教育机会。

2、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深化推进素质教育。全面贯彻国家课程计划,全面开齐课程,开足课时,开好课程。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优化教育模式和教育方法,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切实加强课堂教学研究,加大实验教学改革力度,运用现代教学理论、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提高每一堂课的教学效益,走“高质量、轻负担”之路。深化学生评价和招生考试制度改革,建立发展性评价体系。

3、大力提高教育保障水平。进一步加大义务教育经费投入,结合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农村初中改造工程,全面改善全县中小学校办学条件。加强师德建设,加强教师培训,开展以培训全体教师为目标,培训骨干教师为重点的继续教育,打造学习型教师队伍。加强教坛新秀、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名师名校长及特级教师等不同层次的人才梯队建设,积极搭建优秀教师成长平台,努力培养一批在全县杰出、全市知名、全省有一定影响的专家型教师和学习型校长。根据教育发展需要,添置或更新现代教育装备。进一步加快教育信息化步伐,基本建成具有通山特色、符合新课程要求、满足全县教育教学需求的新课程资源库和教师专业交流平台。认真贯彻落实《省教育厅关于进一步完善农村寄宿制中小学后勤设施的意见》,重点抓好20所寄宿制学校建设,落实好10所以上寄宿制学校的蔬菜基地建设。对广大教职工和青少年学生开展法制教育,增强法制观念,提高法律素养。认真贯彻落实各项安全防范措施,维护校园安全与秩序,保护师生的人身和财产安全。开展“平安校园”和“法治示范学校”创建活动,建设一批县、市、省级“安全文明校园”和“法治示范学校”。

四、战略主题

以人为本、推进素质教育是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主题。重点是加强校园安全工作,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1、坚持德育为先。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学校教育,贯彻学校德育全过程,让学校教育成为贯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阵地。构建和完善德育内容,改革课堂教学方式,加强学生社会实践活动,贴近学生、贴近生活,强调知行统一。

2、坚持能力为重。优化知识结构,丰富社会实践,强化能力培养。着力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教育学生学会知识技能,学会动手动脑,学会生存生活,学会做事做人,促进学生主动适应社会,开创美好未来。

3、坚持全面发展。坚持文化知识学习和思想品德修养的统一、理论学习与社会实践的统一、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的统一。加强体育工作,树立健康第一的思想;加强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学生身心健康、体魄强健、意志坚强;加强美育,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重视国防教育、安全教育,促进德育、智育、体育、美育有机融合,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五、通山教育“十二五”发展改革和重点任务

(一)全力推进教育均衡发展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实现教育公平的基石,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础性工作,也是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必然要求。“十二五”期间,坚持把推进教育均衡发展特别是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作为总战略,努力办好每一所学校,教好每一个学生,让广大群众共享教育发展成果。

1.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通过深化“联校走教”办学模式改革,实施农村教师周转房工程,优化校点布局,使义务教育资源配置更加合理、协调,调动广大教师工作积极性,推进全县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深化“联校走教”办学模式改革进一步巩固完善提高“联校走教”办学模式与效益,促进县域内中小学教育均衡发展。在现有的农村小学联校走教的基础上,延伸到初中与小学,条件好的初中与薄弱初中的联校走教,实验中学覆盖大路中学、寺下中学;镇南中学覆盖畈泥中学、湄港中学,乡镇中心中学覆盖周边薄弱初中和一般完小。全面实现“三统四合”,达到真正意义上的优质资源共享。

——继续实施农村教师周转房建设。继续实施农村教师周转房建设,在全县所有乡镇和城区建设教师周转房,合理、科学设计周转房的建设模式,统一周转房室内外装饰装修,打造我县周转房建设特色,使教师安居工程惠及更多教师。

——进一步优化校点布局调整。在2009年制订的《通山县2009至2015年中小学布局调整实施方案》的基础上,加大调研力度,结合布局调整中发现的问题,修订《布局调整实施方案》,优化全县中小学校点布局,使教育资源配置更加合理、优化。

2.促进多种教育均衡发展。进一步健全现代国民教育体系,高标准、高质量发展学前教育、义务教育和高中教育,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成人教育和民办教育,努力构建学习型社会,不断提高国民素质。

——学前教育。确立学前教育的基础地位,逐步建立以公办幼儿园为骨干、集体举办的幼儿园为主体、民办幼儿园共同发展的学前教育发展模式,加强上规模、上等级幼儿园建设。规范学前教育管理。对民办幼儿园加强管理与监督,严格实施先审批再办园政策,对批复筹建的民办幼儿园,认真指导,统一规划。对违规办学的幼儿园要组织卫监、物价、公安等部门进行联合执法,坚决予以打击取缔。认真做好民办幼儿园的评估考核工作,加大园长和教师、保育员的培训力度,规范办园行为,提高办园质量。

——义务教育。全面贯彻落实《义务教育法》,牢固确立义务教育在整个教育工作中的重中之重地位。提升教育理念,采取有效措施,在继续采取“三级双线包保责任制”的基础上,力争将涉农、惠农、关注民生的政策与适龄少年儿童入学情况相挂钩,形成制约力量,确保适龄儿童入学率100%,适龄少年入学率97%,残疾儿童入学率95%,适龄残疾少年入学率95%,在校初中生年辍学率在3%以内,在校小学生年辍学率为零,15周岁初等教育完成率100%,17周岁初级中等教育完成率90%。进一步夯实义务教育发展基础,全面提升办学水平,不断提高义务教育教学质量。

——高中段教育。力争普及高中教育,将高中教育纳入义务教育范围。坚持普高、职高协调发展,继续深化中考招生政策改革,促进普通高中的内部竞争。鼓励高中段学校办出特色、办出品牌,力争向大学输送更多优秀学生。

——职业教育。贯彻落实《职业教育法》,根据省教育厅、省发改委《关于实施“319工程”整合中等职业教育资源的通知》精神,坚持面向市场、面向产业、面向就业的办学模式,集中力量办好我县职业教育中心,办学规模达到5000人以上,努力创建省级示范职教中心,努力打造省级示范品牌专业(如旅游、石材加工等),实现我县职业教育又好又快发展。

——成人教育。大力发展成人教育,利用大畈成校的区位优势,加大投入,把大畈成校办成集教育教学、科研培训、休闲旅游于一体的省级重点成校。

——民办教育。认真贯彻落实《民办教育促进法及实施条例》,加大教育行政执法力度,严厉打击非法乱开乱办民办幼儿园和民办培训学校,规范管理,努力创建布局合理,条件达标,良性竞争,互利双赢的民办教育体系,使我县民办教育健康发展。

3.让学龄儿童平等享受教育。关注弱势群体的受教育权利与受教育情况,继续抓好扶贫助学工作,重视特殊教育发展和建设,让每一个学龄儿童都享有均等的受教育机会。

——扶困助学。继续实施贫困寄宿生生活补贴和高中贫困生资助制度,进一步完善学前教育、中职学生和家庭贫困大学生的资助机制,不让一个孩子因家庭贫困而失学。

——特殊教育。加大投入力度,办好特殊教育学校,注重潜能开发和缺隐补偿,培养残疾学生积极面对人生,全面融入社会的意识和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精神。

——终身教育。加强政府的统筹职能。建立科学、有效的包括规划制定、统筹决策、指导督察在内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进一步拓宽经费投入渠道,形成政府、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学习者共同承担的经费投入保障机制,保证足够的、稳定的经费投入。完善学习型组织创建机制。进一步整合社区教育、职业培训、继续教育、农村教育、老年教育等教育资源,有效建立完善的学习管理和资源共享平台,促进各类学习型组织广泛建立。科学整合媒体资源。充分利用报刊、广播、电视、互联网等各类媒体,宣传终身教育、社区教育的目的和意义,创造良好的社会共建氛围和环境。实施国民终身学习促进工程。建立以先进网络技术为支撑,覆盖全县所有学校、企业、社区,适应各类教育的网络体系,努力形成服务于国民终身学产的办学系统和公共服务平台,有效组织、指导和服务于各种形式的国民教育和学习活动。

(二)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1.着力推进素质教育。全面贯彻国家课程计划,开齐课程,开足课时,搞好教学。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优化教育模式和教育方法,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切实加强课堂教学研究,加大实验教学改革力度,运用现代教学理论、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提高每一堂课的教学效益,走“高质量、轻负担”之路。深化学生评价和招生考试制度改革,建立发展性评价体系。

2.加强体卫艺工作。继续贯彻《学校体育工作条例》、《学校卫生工作条例》和《学校艺术教育工作规程》,全面施行《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加快体育场地建设。促进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高,积极开展各种体育卫生和艺术教育活动,努力提高学生身心素质和健康水平,培养学生正确的艺术审美和鉴赏能力。

3.坚持德育为先。坚持德育首位原则,按照德育总体目标和学生成长规律,有针对性地开展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教育,国防教育和民主法制教育,加强诚信教育,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教育。进一步改进德育工作的方式方法,切实增强德育的实效性和感染力,为青少年提供优良的精神文化产品和德育活动基地,促进学校、家庭和社会共同参与德育工作的有机结合,培养学生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高度的社会责任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向上的心理素质。大力开展安全、法制、心理健康、品德等生命教育,引导学生认识、欣赏、珍爱和发展生命。进一步落实“通山县中小学生常规管理的若干规定”,培养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提升学生的品德素养。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探索并构建中小学纵向衔接、学校家庭社会横向沟通的现代德育体系。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努力打造中小学校园文化特色,创建一批县级、市级、省级校园文化建设示范学校。

4.规范教育教学管理。进一步规范学校教学常规管理,规范教师教学行为。加强有效课堂教学模式改革与探索,充分发挥教师集体备课的潜力,提高各科课堂教学效率。坚持教研员下乡视导制度,加强常规教学的督查和指导。完善校本研究制度,切实开展校本教研活动,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深入开展“城乡联谊”等活动,促进城乡之间、校际之间的教学交流。

5.运用教育科研成果。树立“科研兴教、科研兴校、科研兴师”意识,将教育科研工作纳入学校综合考评范围,作为考核校长业绩的重要条件。加强教育科研队伍建设,引导和鼓励全体教师积极参与教育科研工作,为教师队伍的专业发展和教育科研的全面普及搭建更为宽广的平台。健全教育科研管理机制,加强教育科研项目管理,积极宣传、推广优秀的教育科研成果,促进教育科学研究成果在教育实践中推广应用。

(三)大力提高教育保障水平

1.改善办学条件。进一步加大义务教育经费投入,结合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农村初中改造工程,推进我县农村中小学校标准化建设。按照全县中小学校园发展规划,开展全县中小学校校园硬件建设。统筹安排和使用好教育经费,优化资金管理和使用,力争将全县中小学校打造为标准化学校,为农村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创造有利条件。

2.教师队伍建设。加强师德建设,认真贯彻落实《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强化教师教书育人和岗位要求,要通过经常性的思想教育,引导和培养教师不断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忠诚人民的教育事业,树立正确的教育观、质量观和人才观,教书育人,为人师表,敬业爱生。加强教师培训,开展以培训全体教师为目标,培训骨干教师为重点的继续教育,打造学习型教师队伍。以校本教研和校本培训为抓手,继续加强教师综合素质培训,促进教师教育教学能力提高。重点加强农村教师队伍建设。制定优惠政策,鼓励和吸引优秀大中专毕业生到农村学校任教。全面实行教师资格制度,严把教师入口关,适当补充师资短缺学科的专任教师。加强教坛新秀、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名师名校长及特级教师等不同层次的人才梯队建设,积极搭建优秀教师成长平台,努力培养一批在全县杰出、全市知名、全省有一定影响的专家型教师和学习型校长。

3.现代教育装备。根据教育发展需要,添置或更新现代教育装备。进一步加快教育信息化步伐,基本建成具有通山特色、符合新课程要求、满足全县教育教学需求的新课程资源库和教师专业交流平台。在中心完小建起多媒体教室16个,规模在200人以上完小建起多媒体教室10个。安装闭路电视,把优质资源送到教师的办公桌上,小学开展“班班通”建设。开展《中小学理科实验室装备规范》建设,力争十二五期间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达标。改善图书室建设,更新图书,中学和中心完小藏书量符合省颁标准。按照国家学生课桌标准,更换全县中小学生课桌椅。

4.后勤建设。认真贯彻落实《省教育厅关于进一步完善农村寄宿制中小学后勤设施的意见》,把“十有八配套”作为一项系统工程抓好,解决好学生的“安全、健康、成长”六个字和环境好、学习好、生活好、身体好、品质好等“五好”问题。重点抓好20所寄宿制学校建设,落实好10所以上寄宿制学校的蔬菜基地建设。积极开展学校“放心食堂”、“文明宿舍”、“绿色生态校园”和“和谐平安校园”四个创建活动,力争有1—2所学校食堂达到A级标准,2—3所学校食堂达到B级标准,D级食堂达到6个以上,省级绿色生态示范学校1所,市级绿色生态示范学校2--3所。

5.校园法制安全。对广大教职工和青少年学生开展法制教育,增强法制观念,提高法律素养。依法办学,依法治校,构建科学的教育管理运行机制,提高学校管理的水平和效率。推进校务公开,接受群众监督。建立健全学校重大事项的科学决策机制,完善教职工代表大会制度,保证教职工合法权益。认真贯彻落实各项安全防范措施,维护校园安全与秩序,保护师生的人身和财产安全。开展“平安校园”和“法治示范学校”创建活动,建设一批县、市、省级“安全文明校园”和“法治示范学校”。

(四)实施一批重点建设项目

1.职教中心搬迁工程。职教中心由现址整体搬迁至迎宾大道旁,征地面积273亩(含带征41亩)计划投资6100万元,项目采取招商引资方式,将新老校区捆绑,用邀标的方式进行建设。拟于2010年启动项目,2011年正式落成。

2.教师安居工程。自去年12月7日全省农村教师周转房现场会在我县召开后,刘延东国务委员作了重要批示,通山做法在全省得到推行。2010年全市教育工作会,要求通山进一步加大建设力度,拟在未实施教师周转房建设的4个乡镇建设教师周转房,在通羊地区建设教师小区一个。

3.县特殊教育学校改建项目。特殊教育学校改建项目已由省教育厅、发改委、财政厅批复,项目资金280万元,其中80万元用于设备购置,拟在十二五期间完成项目改扩建工作。

4.校安工程。十二五期间要加大校安工程进展和力度,全面消灭全县中小学校 D级危房,维修改造C级危房,确保全县各级各类学校校舍安全。同时对11个乡镇中心学校综合楼进行拆改建。

5.农村初中改造工程。加强农村初中改造工作,按照校园规划抓好农村初中校园建设工作,争取将农村初中建设为标准化校园。

6.新城区九年一贯制学校建设项目。原新城中学建设项目已经交由县发改委立项,拟将项目改建为新城区九年一贯制学校,十二五期间拟尽快推动项目启动和实施,在解决新城区学生入学不便和城区学校大班额问题。

7.校园电子监控设施配备。拟在全县初中和完小以上学校、公私立幼儿园安装电子监控设备,并建设监控中心,加强全县各级各类学校(园)安全防控工作。

六、保障措施和推进机制

(一)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领导

1.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教育系统党的建设。深入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把教育系统党组织建设为学习型党组织。

2.健全各级各类学校党的组织。把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贯穿学校党组织活动始终,中小学党组织要充分发挥在学校工作的政治核心作用。加强民办学校党的建设,完善民办学校党的建设,积极探索党组织发挥作用的途径和方法。

3.不断改善教育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各级党组织要强化对教育工作的统一领导,要把党的建设与《规划》实施工作紧密结合,教育部门和相关部门要建立定期研究、讨论和协调实施的领导工作机制,从组织上保证教育改革和发展。

(二)增加财政性教育投入

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政府要优化财政支出结构,统筹各项收入,把教育作为财政支出重点领域予以优先保障。逐步提高财政性教育经费占政府财政支出的比例。严格按照教育法律法规规定,年初预算和预算执行中的超收收入分配都要体现法定增长要求,保证财政教育拨款增长明显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增长,并使按在校学生人数平均的教育费用逐步增长,保证教师工资和学生人均公用经费逐步增长。将教育财政拨款增长和使用情况,逐步向社会公开,接受社会监督。

(三)完善《规划》实施的各项工作

1.建立健全《规划》的实施机制。县教育行政部门负责本《规划》的组织协调与实施,政府各有关部门要结合职能,积极配合,密切协作,共同抓好贯彻落实。

2.做好《规划》的后续工作。教育局有关股室(站)和各中小学要制定相应的教育发展规划,把全县教育改革和发展目标落到实处。

3.建立《规划》实施进展情况监测制度。县人大、政协要加强对《规划》实施情况进行监督和检查,通过督导报告等形式定期公布。

4.完善督导评价制度。县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以及依托社会力量对中小学教育现代化的实施过程进行有效督导检查。

5.营造良好的实施环境。面向社会、面向全县人民广泛宣传《规划》,在全社会形成共同参与《规划》与依《规划》办事的良好环境。


上一篇:没有资料